【剪片小學堂】了解常見的兩種剪輯方式

【剪片小學堂】了解常見的兩種剪輯方式

剪輯影片在數位工具簡單易用的現在已經變得人人都能上手,但是要怎麼做出好的內容反而不簡單。拍攝影片除了一開始有好的素材、好的腳本外,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剪輯方式,這樣才能有系統地拍攝、規劃作品。傳統上來說,剪輯大致可分為Assemble和Insert兩種。

承繼自線性剪輯的術語

【剪片小學堂】了解常見的兩種剪輯方式

▲一台播、一台錄,加上主控台控制TimeCode,這就是過往的線性剪輯基本裝備。

影音尚未數位化的時代,影片剪輯採用「線性剪接(Linear Editing)」方式,也就是拍攝的母帶和成品帶必須同步邊放邊錄。而過去的影帶上通常會有三個主要軌道:影像軌(Video Track)、音軌(Sound Track)和控制軌(Control Track)。其中控制軌是用來紀錄TimeCode和影音同步的軌道。由於控制軌的存在,就產生了Assemble和Insert兩種剪輯方式。

Assemble Editing

【剪片小學堂】了解常見的兩種剪輯方式

Assemble Editing在線性剪輯中,就是將拍攝母帶中片段的三個軌道,一併錄到成品帶上頭。一塊一塊將影音鋪好,就完成影片的剪輯。

Insert Editing

【剪片小學堂】了解常見的兩種剪輯方式

Insert Editing則是將拍攝母帶特定片段的聲音軌或影像軌插到成品帶上頭。讓聲音與影像能夠有變化。

非線性剪輯的概念承襲

然而,在影片數位化以後,也就沒有「控制軌」的概念。但非線性剪輯中,Assemble Editing與Insert Editing兩種概念當然還繼續存在,而且與拍攝影片時採用的手法有著息息相關。

Assemble Editing

▲以之前我們拍攝的組裝影片為例,就是採用Assemble Editing的方式進行。

通常想到拍影片,大家都會想著:第一個景要拍些什麼、第二個景要拍些什麼…然後就照著腳本的規劃去拍攝,最後再一段一段地將影片剪進去就好。這是最為直覺的方式,也是採用Assemble Editing的剪輯方式。不過呢,採用這種方式拍攝、剪輯時,最怕的就是聲音收錄的不好,當影片剪完以後,聲音一整個不連貫,像是這樣:

【剪片小學堂】了解常見的兩種剪輯方式

這時候的處理方式通常會將個別片段的音軌刪除,以配樂、配音、音效的方式重新鋪上音軌。下面讓我們以Apple iMovie’09為例作個示範:

▲Tips:iMovie’09無法對音軌作細部調整,但可以利用「迴避」與空音軌來進行調節。

不過得要注意到,當從室內到室外、或從室外到室內時,要是聲音全是音樂或配音,反而會讓人感覺不真實。通常都會在室外或是內景帶進一點現場收音來解決不協調感,讓我們看看梁靜茹「勇氣」MTV中導演怎麼處理這樣的狀況:

▲1:30~2:00之間的戶外到室內景,為了避免不協調,導演都有加入部份背景音。

Insert Editing

而Insert Editing的應用,則是會在一鏡到底的訪談、對談,或者先配好口白,再補上影片。老外在製作網路節目時常使用這樣的手法:

當然,剪輯上也只要遵循三點剪輯方式:決定素材的In/Out點、決定插入的In點,再利用Insert方式加入影片軌中即可。同樣以iMovie ‘09為例:

▲Tips:到iMovie’09偏好項目中開啟進階選單,就會出現PIP等功能。

兩種剪輯方式可以互相混用,先以Assemble方式鋪好大致的影片,再利用Insert補畫面、製造變化,就可以做出不錯的影片了。前期製作時也可以先想好要用哪一種剪輯方式,就會比較清楚需要拍攝怎麼樣的畫面。

董福興
作者

使用 Facebook 留言
發表回應
謹慎發言,尊重彼此。按此展開留言規則